top of page
  • Yanling's Facebook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
新竹-福泉豆花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ling
    yanling
  • 2018年4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(全文摘至2017/04/30粉絲專頁「魚雁,她方之城」)

第一碗福泉豆花是在操場的麵包樹下拿到的,那天是剛起風的夏夜,接過塑膠袋,杯外已經沾著黏答答的湯水。W說這杯是三色布丁豆花,他的小虎牙閃現幾分鐘。


在宿舍桌前打開塑膠蓋時,整杯都是巧克力口味的海,鵝黃色的雞蛋布丁載浮載沉,白色的豆花就像點點貝殼。那是很簡單的甜點,不是太過濃郁、精緻的甜味。我和W說我喜歡這份宵夜,他卻不好意思自己沒帶回水果口味的。後來有次偷吃了室友的水果口味,才知道那神秘、遠近馳名的水果,裡頭有我不吃的哈密瓜。


福泉豆花在城隍廟附近的小巷裡,小小的店面,牆面上掛著菜單和簡單圖示。或許因為有些歲月了,日光燈被濾掉一些明亮,老闆站在吧台內,頭上老式的風扇嘎吱嘎吱轉著。


我和W已不在交談,他從沒實現諾言:一起嘗試葉綠素豆花。我還是單單點了碗三色布丁,窩在牆邊的座位,人潮來來去去。老闆搬著大大的鐵桶,就像魔術師調配著藥水,而我們是他笨拙的學徒。桌墊下壓著幾張過去的報導,每個人再吞了一口滑順冰涼的滋味,幾乎都會說有種小時候的味道。


是一個多麼籠統的形容詞,卻又不約而同地套在我們每個人身上。幼稚園午睡起來的點心、週末與母親從超市裡買的簡易布丁粉,那種廉價、簡單的甜品。但二十歲後的日子,眼裡常不會注視著要亮不亮的招牌,而是以它為前景,看著遠方閃爍黃光的大廈。


小時候的美好吞嚥的很快,每一口雞蛋布丁和巧克力湯汁都是一座樂園。推移著年歲,哈密瓜的香氣成了一個記憶點,見證我們脫離稚氣的面貌。而我甚至沒有那個勇氣吞下哈密瓜,他同W一樣無緣,可不可惜卻也無從得知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