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Yanling's Facebook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
[Movie]男孩跑向海 | 三部關於青春失落的作品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ling
    yanling
  • 2018年11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19年2月11日


想寫這篇很久了,遲遲未下筆約有兩個季節呢。


寒假在家和小弟一起看《 The End of the F**king World》(台譯:去X你的世界末日),學期間一直找不到時間看,沒想到過年和小弟糊里糊塗把第一季看完。應該說,特別的就是和弟弟一起看完吧!一開始認為影片的形式,弟弟或許會不習慣,沒想到Netfliex一集接著一集,他也就坐在那一個晚上把它灌完,反而是我分兩天看完。

《The End of F**king World》從男孩James和女孩Alyssa角度出發。James小時候目睹憂鬱症的母親自殺,始終覺得自己無法像正常人擁有情感,目標是殺一個人「喚醒」自己;Alyssa則因母親再嫁進入一個富裕的家庭,但繼父與母親的心力都關注在一對新生的雙胞胎上,她像是局外人般生活在這。


一個冷漠、一個憤怒,兩人相遇後造就世界末日的厭世感。

先不為這部影集做小結,說說《The End of the F**king World》讓我想到的另外兩部作品:《Submarine》(初戀潛水艇)以及《Les Quatre Cents Coups》(四百擊)。


《Submarine》是英國導演Richard Ayoade的作品,描述青春期男孩Oliver的故事。面對自己身心的變化同時,要阻止母親的外遇、也要成為古靈精怪女朋友Jordanna的支柱(覺得她很像《戀夏500日》的暗黑版Summer)。

《Submarine》和《The End of the F**king World》調性相似,敘事的進行都像是簡單的直述句,最後卻拼貼出一首黑色幽默的小詩。

兩位男孩相對兩位女孩都是內向、無法主動釋出情感的。一個以殺人為解決方向,一個武裝成潛水艇。

Growing up is still difficult.

《Les Quatre Cents Coups》為法國大導演楚浮的作品,依據其青少年時期經驗刻劃出電影主角Antoine Doinel。


電影片名的法文之意「頑皮蹦跳」,英文譯為《400 Blows》「400擊」,暗指小孩子調皮搗蛋受處罰要打4百下屁股。


主角Antoine是母親原先就不想生下的孩子,和父親沒有血緣關係,偶然間和朋友翹課發現母親紅杏出牆。原先平淡的生活突然有了轉變,受到大人誤解,他逃家、偷竊,最後被捉進少年感化院的機構。


電影的最後一幕,是Antoine逃離感化院,跑向海的畫面,和《The End of F**king World》的氛圍特別像。

「長大始終是一件艱難的事。」小世界裡不再凡事稱心如意(或許本來就沒有),但你將以更世故、更噁心的方式去面對。三部劇都在黑色幽默中帶著失落,男孩們掙扎著在世界末日前夕長大。


說完一句F**k跑向海,轉身時即使眼神悲傷,還是得對世界陪笑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