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國說 | 牆上擱著一方陽光
- yanling
- 2018年3月5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2018年9月11日


2015年冬,大二,自己正經歷一些情緒上的折磨。某個下班後的深夜,詢問了打工換宿的機會,那時對旅宿沒什麼特別的條件,只告訴自己要離現在的位置非常遠、非常遠。
然後,要看的到海。於是,彩虹波浪成為人生的轉捩點(當時寫了換宿日誌,有些篇幅還可以在我的Instagram找的到)。總覺得靈魂在那裡,一點一滴被修復。所以,往後的日子提到恆春,我就像個想家的孩子。
截至2018年冬,我大約又回去了4、5次。這一次,我想完整的統整、記述一些對我而言南國特別的地點。

[高雄 | 旗津]
15年寒假待在新竹時,我就像一隻洩氣的金魚。沒有陽光、沒有大海,去恆春前,我先在高雄待了一晚。隔日早上,陽光從C房間的窗戶灑下,那時我已在北部陰暗的房間關上好一陣子,著實因為這抹陽光開心。
C帶我去旗津,就像每個高雄人會做的。但對我而言最印象深刻的是,機車要下渡輪的那刻。剛上渡輪時,每個騎士都轉向出口那側,熄火、立側柱。一些島上的居民戴著安全帽,靜靜等那短小的分鐘數。但觀光客如我,把安全帽擱在椅墊上,靠向船沿,大口大口吸著海水的鹹味、船的廢氣(當然可能還有PM2.5)。
船緩緩靠岸時,大家會有默契的一起發動機車,噗噗的騎向出口,或左、或右轉向家的方向。下船時,所有人似乎都那麼確定方向,在小島上生活的人,活出一些自適自在。

小島上除了沙灘外,還喜歡頂上的燈塔。慢慢而蜿蜒的燈塔,自有其孤單之處,小徑往下瞧,是一幢幢顏色繽紛的小房,沿著一條直直的大路;燈塔的牆往外望,則是南下後最接近的大海;內陸望去,則有灰塵裡的八五大樓。
我站在牆裡,很安全,但就像每個人,我們拼命依著牆往外看。

[恆春 | 彩虹波浪]
初到旅社時已經入夜,客運司機在暗色的道路上,左搖右晃一路疾駛,讓我一度想到哈利波特裡的「騎士公車」。而下車後,踏入彩波裡頭是一派歡樂,溫暖的黃光與橘色的壁面相互輝映,音樂、酒氣在空間裡流淌。或許就是這樣的奇異落地,讓我感到在恆春就像進入另一個時間維度。
彩波的故事很多,但都不脫「人」,我只能簡單地分成三個關鍵字:管家、夥伴、旅客。

壹、管家
在我當小幫手時,管家有兩位:皮膚黝黑、個子嬌小,開朗大方的女生是猴子;高瘦、較為內斂(應該吧)、會彈吉他的男生是孑孓。
與老闆相比,我們較常與管家相處,工作、日常飲食、玩樂的大小事,幾乎都沾邊。其實仔細回想,我與猴子、孑孓並沒有真正的深入對話,常常我只是坐在他們身邊。我想看著他們與陌生旅客談話、笑鬧的方式,不知不覺影響我,重新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我喜歡他們與這些人真誠的相處方式,對小幫手們表面大剌剌,但實則細心注意我們每個人。
而兩人也溫暖的在一塊了。

貳、夥伴
我換宿的時間正好是農曆春節前後,與上梯小幫手重疊了一些日子,很巧,我們年紀幾乎相仿。白天一起工作,下午一起玩樂,晚上一起唱歌聊天。日子單純,人也就放慢步調過生活,舒心不少。
這張照片是我們爬上在頂樓天台上拍的,攀上梯子,那天風大,陽光直落。水平線一片藍白,總覺得像極從沒到過的希臘。

(從左至右,分別為像舒淇的小芳姊、同梯小幫手樂樂、猴子、大狗酷酷醬、背包客J和B、孑孓,以及來找我玩的芸潔)
參、旅客
待在一家背包客棧,最有趣的莫過於認識來來去去的旅人,不同的性格和文化背景豐富雙方的對話。與其他客棧相比,彩波接待許多外籍朋友,除大宗的歐美客人,過年期間也增加許多中國散客。遇過喝醉酒和我吵架的美國教授、寫旅宿評論的日本男子、客氣的澳門人、教我喝Taquila的法國夫妻......,每日操著自己長出口音的英文與陌生人溝通,既像是遊戲也像是挑戰。
有人和我說:旅行帶出人之間的距離,遇上的人不知道你的過去,因此可以重新建構自己的形象、重新信任一個人。
我和J如是,東北人、在美國念書、至上海工作(現已去澳洲追夢)。回過頭看那些日子,我想他花了許多心思瞭解我,當時的我只和人談表面功夫。從我身上找故事很難,畢竟剛因自己對人沒戒心,造成了憂鬱的後果。J講英文很好聽,管家們忙碌時,他甚至會主動歡迎新到的旅客。我想他是一個很貼心的人,當時的我那麼像刺蝟,卻仍耐心等我說話。
他離開的前一夜,我們聊天,順口問道老闆從尼泊爾帶回來的披巾喜歡哪種花色,他想買來送人。而隔天早上,小芳姊笑嘻嘻的要我自己把披巾拿走,那時我才瞭解發生什麼事。小芳說,J留話說希望我愛自己。當下真的很想哭。
披巾暖暖的保留恆春所有人事物給我的愛。

那段期間,還有一件很特別的事--年夜飯。第一次在外的除夕夜,那晚老闆「拚桌」,想加入飯局的人,或是自己做、或是外面採買、或是買酒請另一個陌生人,一同分享,成為那個時刻的家人。餐桌上,不同的語言交錯,每個眼神交流輕又緩。


[墾丁 | 砂島]
恆春半島說來小小的,摩托車騎著,常常就把大致的海岸線環完了。我的第一次出門也是如此。
出了恆春鎮,往下、往墾丁去,或者往上、往萬里桐去;偶爾才向切西瓜般,往佳樂水騎。而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便是一塊小小的砂島,也就是貝殼砂展示館的位置。珊瑚留下的粗砂粒、帶著陵角的礁岸,一波波碎浪湧進岸上時,碎成片片燦白的花。
當天去的時候,溫度很舒服,即使冬季仍溫溫的熱帶氣息。天空有些灰,海的顏色淺到深的底向遠方,當太陽透出雲層時,照耀在海面上變閃爍著熠熠的光。風微微,坐在岸邊發呆時,覺得世界變得異常溫柔(本篇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在砂島拍的)。照片洗出來,擱在我新竹的牆上,成了一方陽光。

[山海 | 萬里桐]
萬里桐算是小小的村落,很寧靜,遊客來這邊多半和潛水、浮潛有關。這是C最喜歡的地點,他常說以後有能力要在這邊買房子(我則是想要砂島)。從恆春騎來萬里桐時,一邊一著山,一邊望向海。「山海」的指標掛在公路上頭,每次經過都大聲唱起草東沒有派對那句「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」。
去年12月,我回這上自由潛水的課程,第一個下的海灣就是萬里桐,水底是一片平坦的白砂。正如水面上這小港灣一樣,讓人感到安穩。

平凡的日子裡,我們說大海是藍色的。但當光照耀在波浪上,能看見細細的彩虹。南國輕輕說話,以可靠的山嶺、溫柔的大海及溫柔的人再次擁抱碎裂的我。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