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Yanling's Facebook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
年尾/

  • 作家相片: yanling
    yanling
  • 2018年12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2018年以一聲《波西米亞狂想曲》的沉醉驚醒12月,宣告結束。


去年聽過AnDy Wu的混音版後,今年偶爾會好奇2018到底有什麼音樂呢?畢竟我的youtube演算法到現在還是幫我連到something just like this


每年都是老樣子,到了年尾,我已經把所有事忘得差不多。要說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2017年年末安排的自由潛水課,可能那堂課我突破自己的想像,也有為了自己做些什麼的涵義。


但,總歸那時候,我非常滿足生活的模樣。我有大海、電影、文學和感覺。


今年在連連寫稿中結束,聽著Mashup不知不覺就掉眼淚。年初看了很多電影、很多書,因為對畢業後的生活充滿想像,就像《大娛樂家》那般熱力四射而單純,以為生活可以一直抓著一種信念。卻發現實際脫離學生生活後,現實完全不是這樣。


多數人被權威和傳統死死踩在腳底下。


你不能斥責那些迂腐的思想、俗氣的觀念,也不能驕傲提供新做法,因為最後總是被一種「年齡」感給打敗(他們總是會說「我見過的市面比你多」),儘管上面的人聘你進來美其名是「想了解年輕人的想法」。想著「我混口飯吃就好了」,就會生氣當時不留在福利好的科技公司工作,反正永遠有犯賤的理由。


後來開始懂日劇《房仲女王》、《法醫女王》兩位女主角,是多麼勵志,(前兩位可以學習,但我是絕對無法像《再版出來》的小熊那樣的)。

如今確定自己真的很想飛,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原因。父母和C偶爾會質疑,我到國外做低階工作真的會比較好嗎?但其實重點不是我在「社會階層」的位置,而是我真的太害怕一層不變了。我多討厭那個每天嚷著要中樂透、在想像世界中把老闆千刀萬剮的自己,萬一接下來40年我都要這樣活著怎麼辦?


當初的憂鬱成因不就是如此,每天把自己陷在泥淖裡。


「多數人在25歲就死了,到75歲才被埋葬。」

希望能理直氣壯面對生活,不用因為海裡的橫膈膜收縮才提醒自己活著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